美國《華爾街日報》4月17日文章稱,去年中國企業的大批量生產造成大量庫存,致使整個制造業發展出現停滯,然而隨著各企業清倉活動的進行,庫存危機正逐漸消退。
《華爾街日報》稱,2012年的大規模增產使得中國制造業出現“庫存危機”,嚴重影響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為走出危機,各企業紛紛開始清倉活動。去年12月,李寧運動服飾就表示將會花14-18億元來減少庫存。
高庫存對于經濟增長和企業利潤來說都不是好消息。如果庫存能回歸到合理水平,那么市場需求將會快速推動生產,對于經濟增長來說無疑是個利好消息。然而,不同行業狀況不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汽車行業經過四個月的清倉活動,開始補倉進貨,并將持續到今年夏季。然而中國鋼鐵制造企業和建設機械制造企業的境況卻并未因清倉得到大的改觀。
渣打銀行經濟學家斯蒂芬•格林稱,“值得慶幸的是庫存危機正在消除。自從2012年來以來,越來越多的企業稱他們的庫存正在恢復到正常水平,總的來說,境況正在好轉。”
《華爾街日報》稱,2012年的大規模增產使得中國制造業出現“庫存危機”,嚴重影響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為走出危機,各企業紛紛開始清倉活動。去年12月,李寧運動服飾就表示將會花14-18億元來減少庫存。
高庫存對于經濟增長和企業利潤來說都不是好消息。如果庫存能回歸到合理水平,那么市場需求將會快速推動生產,對于經濟增長來說無疑是個利好消息。然而,不同行業狀況不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汽車行業經過四個月的清倉活動,開始補倉進貨,并將持續到今年夏季。然而中國鋼鐵制造企業和建設機械制造企業的境況卻并未因清倉得到大的改觀。
渣打銀行經濟學家斯蒂芬•格林稱,“值得慶幸的是庫存危機正在消除。自從2012年來以來,越來越多的企業稱他們的庫存正在恢復到正常水平,總的來說,境況正在好轉。”